【信息分享】:
珠海大剧院是中国第一座建在海岛上的剧院。总建筑面积59000平方米,包括1550座的大剧院、550座多功能小剧院等,大小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,又称“大贝壳”“小贝壳”,建筑物最大高度90米。
珠海大剧院为大型公建项目,建设难度大、技术要求高,如高大空间薄壁混凝土弧形墙施工、大剧院劲性结构、超高钢结构支撑胎架安装、高要求的消防性能化、舞台机械、声学研究等;特别是大跨度钢梁结构等都是国内高新技术。为此,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、评审专家,对相关问题在设计阶段就进行了多轮论证,目前已经进行各类设计论证实验十多项,召开各类专家论证会近百场,确保施工质量。
突破诸多罕见技术难关
珠海大剧院选址情侣路野狸岛海滨,凭海临风,独具特色。该项目占地面积57680平方米,建筑面积59000平方米,投资估算约17亿元人民币。
自大剧院建设以来,众多优秀的专业公司汇聚野狸岛,各展所长、严格把关、精诚合作,突破了诸多罕见的技术难关。
钢构件加工制作难
80%以上为弯扭构件
珠海大剧院钢结构有80%以上的杆件截面为箱型弯曲或弯扭杆件,弯曲、弯扭构件在同个工程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在钢结构领域实属罕见。
该工程的最大特点是弯扭、弯曲杆件数量极多,其中小截面弯扭构件的加工制作数量多,弧形径向桁架牛腿多、定位难是最大制作难点。建设单位专门研制开发“弯扭构件专用深化设计程序”,配合多点无模弯扭成型机为珠海歌剧院加工制作。
现场施工难
钢结构用钢量约1万吨
珠海大剧院由一大一小2个贝壳状异形结构及中间入口大厅天窗三部分组成,主体钢结构用钢量约1万吨,工程约1万根大小各异的杆件,弯曲、弯扭构件数量众多导致现场施工难度大。造型奇异、结构复杂、杆件数量多、定位、焊接难是施工中较复杂的难点。
此外,珠海大剧院是我国第一个海岛歌剧院,周围空气中氯离子含量高,滨海环境风力大,给吊装作业、测量定位等也带来巨大的挑战。建设单位编制了专项涂装施工方案,保证珠海歌剧院的涂装施工质量。
结构施工难
建筑造型呈椭球形
珠海大剧院工程设计建筑造型独特,大小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,形成“珠生于贝,贝生于海”意境。
独特的造型带来的建设难度很高。比如结构平面不规则、大跨度、空间异形受力复杂,尤其是大剧院主体混凝土结构和外贝壳网格钢结构技术特色鲜明、施工技术难度大。
比如:大剧院观众厅外轮廓为珍珠造型,由弧形钢骨柱、弧形环梁和弧形钢筋混凝土薄板组成壳状结构,弧形墙高27米,环形长度80米,呈椭球形空间双曲。这种结构施工属国内首次。
此外,工程紧邻海边,地下水位高、潮汐变化大,做好基坑支护和止水、控制基坑地下内外水位差防止出现管涌是关键。
幕墙施工技术难
总面积96000平方米
大小贝壳外侧玻璃幕墙、穿孔铝板和屋面采光顶系统总面积96000平方米。
主要技术难点有:大剧院玻璃幕墙工程为不规则扇形三维的空间,测量精度要求高,高空定位难度大。幕墙为空间网格状,下料精度要求高。海岛雨水多、风压大,对幕墙防水节点构造和施工要求高。由于大剧院临海而立,对今后的大小贝壳幕墙保养维修以及抗台风、抗地震烈度等指标均有较高要求。
大贝壳剧场单从用钢量上讲是小贝壳的2倍之多,达6500吨左右,单榀径向桁架最重达30余吨,桁架吊装过程中不仅要设置临时固定缆风绳,还需通过设置钢管支撑等措施,保证吊装单元的稳定;此外,大贝壳结构高度达90米,高空海风大,增加了吊装和焊接难度,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;结构底部部分采用铰接连接,利用向心关节轴承、铸钢件等节点形式,此类节点的使用也增加了现场的施工难度。大贝壳钢结构最大板厚达50米,对工厂的加工制作精度要求极高,焊接难度也远远大于小贝壳;由于高度达90米,塔吊需要在贝壳钢结构上设置扶墙。
折叠的概念
折叠环保理念
珠海大剧院将利用建筑外部的日光加工形成一定能量,以减少室内空调费用,而低碳环保将成为歌剧院的深化设计中的专项研究课题,以减少成本和能耗。
折叠观光长廊
珠海大剧院大剧场上方的观光长廊是项目的点睛之笔,观众从这条观光长廊可以看到野狸岛四周的山海景色。
折叠小贝壳
珠海大剧院建设进展顺利,截至目前整个大剧院主体结构完成工程量的50%,目前"大贝壳"主体转换层结构已经进入最后收官阶段,整个"小贝壳"钢结构10月底基本完工,到年底即可完成整个大剧院的结构施工。
折叠容纳人数
珠海大剧院项目将采用世界先进声、光学设计和舞台工艺设计。大剧场可容纳1600人,由前厅、观众厅和舞台三部分组成,满足大型歌舞剧、音乐剧、芭蕾舞剧、话剧、交响乐、大型综合演出等需要,小剧场可容纳500人。
珠海大剧院外景
珠海大剧院剧场内景
珠海大剧院大厅